在北京百靈鳥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發展版圖中,一套歷經近三十年打磨的精細化管理模式,成為其穩居團膳服務行業前列的核心密碼。從食材溯源到餐品上桌,從人員管控到應急響應,全鏈條的科學管理體系讓 “百靈鳥” 的服務品質始終保持行業標桿水準。
標準化體系貫穿全流程,是其管理模式的鮮明特色。公司早在 2008 年就同步導入 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與 HACCP 食品安全體系,將 290 余種菜品的制作流程拆解為 “切配尺寸、烹飪時長、調味比例” 等量化標準。以經典魯菜蔥燒海參為例,從海參泡發的水溫控制到蔥段油炸的色澤要求,均有 12 項明確參數,確保不同門店出品口味統一。食材管理實行 “三碼溯源制”,供應商資質碼、農殘檢測碼、入庫驗收碼全程可查,每日 3 次的抽檢數據實時上傳云端,不合格食材銷毀率 100%。
數字化工具賦能高效運營,讓管理顆粒度不斷細化。通過自主研發的 “智慧團膳系統”,可實時監控各食堂的就餐峰值、菜品消耗數據,自動生成采購清單,食材損耗率較行業均值降低 18%。員工管理模塊實現 “健康證到期自動預警”“培訓記錄一鍵查詢”,4000 余名員工的上崗資質通過率保持 100%。在醫院食堂場景中,系統能對接患者病歷信息,自動提醒廚師規避禁忌食材,定制餐準確率達 99.6%。
人性化管理激活團隊活力,構成模式的溫暖底色。推行 “星級廚師評定制度”,將創新菜品數量、客戶滿意度與晉升掛鉤,近三年催生 86 道原創特色菜。設立 “員工關愛基金”,為困難員工提供應急援助;每月開展 “技能比武”,從刀工展示到創意擺盤,讓基層員工有更多成長空間。某高校食堂廚師長王師傅說:“公司既要求我們按標準做事,又鼓勵我們動腦筋創新,這種管理讓人干得有勁。”
如今,這套 “標準 + 數字 + 人文” 的管理模式,已成功復制到 100 余家合作單位,支撐起日均 5 萬人次的供餐規模,更助力企業連續五年獲評 “食品衛生 A 級單位”。正如公司負責人所言:“管理不是約束,而是讓每個環節都能高效運轉,讓每份餐食都帶著安心與溫度。”